对话牛尔正惠(宁夏广播电视报:一周生活)
牛尔惠: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,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,宁夏作家协会会员,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手,2009年宁夏书法家协会特授予“宁夏优秀书法家”荣誉称号,宁夏回族自治区青年联合会委员,中国民盟委员,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政协委员,2011年宁夏旅游行业“千名服务标兵”评选活动中被宁夏旅游局、宁夏总工会、宁夏团委、宁夏妇联等四家单位特授予“感动明星”称号。
镇北堡影城“驻城书法家”
问:你是哪一年因何被聘为镇北堡影城“驻城书法家”的?来到镇北堡影城对你而言,是不是一次命运的转机?
答:2002年春,自己所在单位几个月发不了工资,到工地当农民工工资也不能兑现,一家人要吃饭,因车祸等欠外债近两万元,唯一顶梁柱的我得寻找工作,不管工资高低按时能兑现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,是当务之急,当时被张贤亮看中,简直就是溺水的人遇见了“救命的稻草”。 问:据说,在来镇北堡之前,你曾在甘肃的一所乡下中学里任教,后来为什么没有继续这个职业,而是出走他乡?除了教师职业,你还从事过什么工作?
答:爷爷父亲都是教师,原来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,后来如愿以偿了,从教期间还被评为地市级优秀教师,山村教师工资不高但也拖欠。1991年在银川铁路任工程师的哥哥让我离开家乡在建筑行业发展,我不喜欢算账,更见不得数字,最后我侄子把我调到建材行业当了一名工人,期间种过菜、卖过菜、建筑工地抱过砖、掏过厕所、扛过水泥袋,收入微薄,但很开心。
问:你在一分钟之内可以把游客一家人的名字写成一首诗,这很了不起,那么,你的这个功底是来自于现在的学习,还是来自于过去的积累?自从来到镇北堡影城,你大约为多少游客写过多少诗歌及书法作品?
答:我的工作就是学习,所以我工作的过程也就是我学习的过程。本人出自教师世家,从记事起耳濡目染书法诗词,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基础,再加天性的喜好。我是一个激情澎湃,感情丰富的人。“什么是感情用事?”给游客即兴作诗是真正的感情用事!过去讲“诗言志,词抒情”,我的诗即抒情又言志。面对孩子给父母求吉祥、福安,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,都会化作我的激情,诗如泉涌。名字、文字对我来说是一种代号,情是我的内容,一切都可化作我的七言绝句,再加上我独特书法题写,通过我的解说,谁投入,谁共鸣,谁感动,谁受益。天天如此,时时如此。在镇北堡影视城快十年了,所书诗词、书法已不计其数。
问:“以姓名作诗书法艺术景点”在镇北堡影城也算是星级旅游景点的一大特色,从游客对待书法艺术的各种态度上,你有什么感想?前来求字的人中,哪一类人最多?
答:在影城现场作诗书法,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学习过程。游客五花八门,但都是我的上帝,在我心目中,他们都是我的佛。我服务过的人,几乎都很满意,好多都出乎意料的得到了惊喜,拿过我作品的,大部分都成了我的朋友。张贤亮老师见新闻媒体曾自豪地说过,牛尔惠认识的都是成功人。这话不假,截至目前,我已给中央八位常委,全国四十八个部长,二十四个上将写过书法,当然这包括在职和离职的。2007年,竞选火炬手时,给我投票的有24万人,喜欢我,并不是喜欢我长得帅,有钱有势,是喜欢传统文化,特别是书法。喜欢传统文化书法的人,一般人品好。人品好,德行好,德行好,事业搞得好。古人说的好,“厚德载物”。什么意思?有德的人能成就大事,但凡成就大事的人,都很有德。
当然,也有些游客财大气粗,眼中、心中根本无书香、书法,来到我的工作室,或言“这个地方没看头”或言“这个地方味道好难闻(指墨)”等等。让人感到很悲哀,由此会想到“富不过三代”。试想这个只穷的剩下钱的暴发户,他喜欢什么?在他教养下的儿女,能喜欢什么?他的儿女教养下的儿女,又喜欢什么?让人很钦佩有些满脸沧桑,满手老茧的农村打工仔,在我工作室里一待两三个小时,那种对文化的饥渴眼神,对传统文化敬仰的态度让人很感动,他可能因家庭出身、经济状况,阴差阳错没上成学,虽然他是打工者,但就他对传统文化的敬仰,对子孙的人品教育肯定是一流的。
与奥运会的不解之缘
问:《擦亮金牌的诗书》是哪一年出版的?据知,在这本书中,你写了148首诗书作品,图文并茂,都与北京奥运与残奥会有关,请问,你写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?
答:是2009年出版的,北京奥运是中国人的梦想,我能成为一名火炬手,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。我是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,北京奥运和我有不解之缘。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,升国旗奏国歌的自豪感,我们每个人都很感动,我们应该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工作,争做冠军。冠军是真正的赢家。给每个冠军作诗主要是纪念北京奥运会这一伟大的盛事。
问:有媒体称你为“送福人”,而从你的简介中,我们看到,你自称是"山里人",请你谈谈这两种称谓对你而言有什么特别的含义?
答:我本来就是来自甘肃大山里的,说个老实话,在银川人眼里,把外来像我这样的人称为“老山汉”,含有贬义,认为是好吃懒做的人。其实在我们老家在外奔波的大致有两种人,一种是确实因为各种原因家庭穷困的,“穷则思变”,跑出大山闯天下;另一种是家庭情况好,就不安于现状,有远大抱负的,我属于这一种。没想到刚来银川的那几年,现实太残酷了。不过今天想来还得感恩残酷的现实,让我懂得“对一个成功者来说,一切不幸都是伟大的财富”。我虽然不算成功者,但现在我自己感觉是最幸福、最快乐的人。因为我的工作给每个人、每个家庭都能带来快乐,人有快乐了就有幸福,给别人能带来快乐的人,是天下最快乐的人,给别人能送去祝福的人,是天下最幸福的人。
傻根父亲和OUT老爸
问:据说你现在经常到一些大学、中学演讲,谈到最多的话题是“感恩教育”、“激励教育”,作为一位有过执教生涯的人,你最想对现在的孩子说些什么?你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有何看法?
答: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。在大学就读的听我课的学生,大部分都是九零后的,和我儿子女儿年龄一样大,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我的儿女。当父亲的最喜欢自己的儿女。我在我们家里是老大,平常很幽默,但认真起来很严肃。儿子话不多,时不时以九零后的口气来教训我,女儿挺机灵,叫我“傻根父亲,OUT老爸”。因为讲究“舍得”、“吃亏”等朴素的生活原则,孩儿总觉得我有点“傻”。不过这个傻也或多或少的教育了他们,我很欣赏我的儿女,觉得比同期的我强多了,有好多让我学习的地方。说实在的,九零后有很多地方让我很佩服,比如跳街舞、玩电脑、追时髦等等。特别是跳街舞的那个动静玄妙姿态,要是能应用到传统的书法上,更是书艺的飞跃。有感恩就有“孝”,有“孝”就有责任,有责任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,就对前途有更新的认识,生活的就更充实。在家里做父母的好儿女,在学校做个好学生,在社会做个合格公民,成家立业后对社会、对家庭要有责任。我历来是现身说法,不高谈阔论,我本身就是来自最底层,没有什么高调理论取悦于学生,九零后还是喜欢说实话的人。
我认为在学校应该学会社会生活的能力,学习成绩好,不一定将来社会生活能力强,相反,学习成绩差不一定将来生活能力差。人各有所长,每个教育者应该发现培养学生的长处,每个人应该扬长避短,尽力而为之。
在张贤亮先生身边工作是福分
问:在一般人看来,你在张贤亮先生的身边工作是一种福分,在镇北堡影城的近十年中,你从张贤亮先生那里一定学到了不少东西,其中,张先生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?你们在书法领域是否经常切磋、交流?
答:作为张贤亮的一个忠实粉丝,能在他身边工作,本身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。在这位传奇的成功人士身边能学到很多东西。“成功人”怎样走向成功?“张贤亮”让我得到了诠释。通过张贤亮老师,我结识全国各地众多修为涵养极高的人。一个人是一本书,让我有学不完的东西。什么叫聪明人?既能知道自己长处也能知道自己短处,克服自己缺点,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长处,成就自己的事业,这就是聪明人。一个聪明人,只看到别人的长处,并将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长处相结合,化作自己的能力,成就自己的事业,这个人一定是成功人。生活中有好多人糊里糊涂不知道自己的好坏,自己生活的糊里糊涂,看别人还都不顺眼,这是最可悲的人。人各有所求,我们至少要做一个聪明人。张贤亮老师已功成名就,他的成功是由他的聪明智慧一点一点干出来的。人们光看到他成功的辉煌,不知道他背后流的汗水和费的心血。张贤亮老师管理企业,业余研练书法,干啥都很认真,七十多岁的人了,很少在晚上两点之前睡过觉。为影城的发展操劳,每天早晨和我研练书法两个小时,和我写书法是他最开心的事,笔笔取法于古今大家,字字凝结着爱心。中国传统的书法家应该是文化人,张贤亮老师作为知名作家,在书法上虽然缺少童子功,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,认真严谨的求学态度,让他的才气在笔下抒情达意出来,他的书法水平日渐提高,价值也随之日渐增长。他每写一幅字很认真,只要我挑出一点毛病他就会毫不客气地撕掉,并严肃地说:“牛尔惠,我一幅字几万元,你们打工的人几个月挣不回来,我们要认真对待。你挑不出明显的毛病我就问心无愧了。”他的字虽然比一般书法家的贵,但收藏他字的人越来越多了,每年将写字所得收入全都用于“大病救助”慈善行动,所以收藏他字的人都拥有一份爱心。我给他当书童让我做人从艺受益匪浅,让我真正领悟到什么叫大家风范、德艺双馨。
问:迄今为止,你都获得过哪些奖项?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奖项的?对未来你有什么打算?
答:干一行得爱一行,一定干好干精。书法诗词艺术是我们中华传统的文化艺术的重镇,它的内涵太丰富了。说句老实话,在张贤亮老师旁边,我沾了张老师的亮光,名气较一般书法家大,名气大不代表艺术水平高。我时时提醒自己“盛名难副”。只有边学习边工作,与时俱进,积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的各项专业比赛活动,力争获奖,使自己的技艺专业化。因为现场姓名作诗要服务于游客,还要如百姓之愿。“雅俗共赏”是我追求的目标。雅俗的艺术为日益提高的百姓生活带来快乐是我最大的追求。民间奖项我已获得的太多了,它没有多大艺术含金量,但一时的荣誉对我的艺术成长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。近年来我的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家协会逐渐得到了认可:第二届全国隶书展入展;第三届全国青年展入展;第二届全国行草展入围;首届“张芝”奖入围;建党九十周年全国职工书法展入围。对于未来,在书法方面,我将力求精益求精,学古人、学现代,传统现代两条腿走路,做到步步扎实,向前有为。
身为书法家的牛尔惠,不仅善书法,也善诗文。最早知道牛尔惠缘于某媒体的一则报道。报道称,著名作家张贤亮慧眼识珠,请到了一位甘肃籍的书法奇人作为镇北堡影城的“驻城书法家”。这位奇人就是当今赫赫有名的诗人书法家牛尔惠。这一驻就是十年。近十年来,牛尔惠为国内外上万名来宾现场作诗,泼墨送福。他能在一分钟之内将一家人的名字融入诗章,或藏头,或嵌入,写成一方方散发着墨香的诗卷,让来宾欣然收藏。2008年,牛尔惠被选为奥运火炬手,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位被选为火炬手的书法家。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位出身草根,历经拼搏,赢得了广泛赞誉的“送福人”,笔者近距离与牛尔惠进行了一次交谈。
本报特约撰稿人 杨森君 |